她花25万办了家日本“公司”,结果住进了东京医院

阅读: 次 更新时间:2025-08-08

东京新宿某家私立医院的肿瘤科病房里,一位年近60的中国女士正靠在病床上刷着短视频。她不是持旅游签证入境,也非依靠家庭团聚签证居留,而是以“企业法人”的身份生活在日本。她的名下在东京注册了一家公司,注册资本正好是5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这家公司没有员工、没有营业额,主营业务登记为“文化交流与翻译服务”。然而,她从未真正经营过一天——赴日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更准确地说,是利用25万人民币获取日本经营管理签证,举家迁居,并借此加入日本的全民医保体系。
 
过去几年,类似的“操作”并不罕见。有人“开设公司”比开便利店还便捷:营业地址仅租用一个邮箱、工资单由自己给自己签发、员工雇佣“仅存在于纸面”。表面入境理由合理合法,内核却是“假创业、真移民”。日本政府并非毫无察觉。但在少子化加剧和财政压力的双重夹击下,曾一度默许这种“只要不出乱子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灰色交易。
 
然而,2025年,这笔旧账被翻了出来。
 
日本经营管理者签证的六倍门槛
 
2025年,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正酝酿对“经营管理签证”实施重大变革:
 
将最低注册资本要求从500万日元大幅提升至3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0万元);
 
同时,申请人必须雇佣至少1名全职员工,并提供真实的办公场所证明。
 
这场政策升级,是日本政府对签证制度被“系统性滥用”的强烈反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共有近4万名外国人持有该类签证,其中中国籍持有人超过2万人,占比高达51.9%。然而,其中充斥着大量仅以获取签证和医保为目的、并无实质经营活动的“空壳公司”。
 
日本政府的核心诉求并非“排外”,而是回归政策初衷:吸引真正能为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社会贡献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对于许多潜在申请人而言,最棘手的或许并非资本额本身,而是——如何将这笔钱合规地“转出去”。
 
以往500万日元的额度,尚可尝试通过“生活费”等名义相对自由地跨境转移,监管压力较小。但3000万日元(约20万美元)已属于大额高风险跨境资金流动,面临极其严格的银行反洗钱审查。尤其是在中国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下,每人每年仅有5万美元的外汇额度,直接汇出20万美元几乎不具备可操作性。
 
因此,表面上看是资本门槛“暴涨六倍”,实质上是彻底封堵了此前简易版的“移民”路径。今后,能够顺利完成大额合规汇款、清晰资金溯源、满足复杂税务要求的申请人,基本仅限于已拥有海外资产或具备专业跨境财税服务支持的中高净值人群。
 
据日本法务省相关人士透露,入管厅将在完成专家意见征询后推进修法流程,力争新规在2025年内生效。此政策一旦落地,将显著重塑现有的“低门槛移民”格局,并对占主体的中国申请人群体产生最直接冲击。
 
不过,日本并非唯一提高移民门槛的地区。香港特区去年重启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也将投资门槛从旧版的1000万港元大幅提升至3000万港元(其中至少300万需投资于支持创科等重点领域)。全球多地移民政策呈现收紧、提质、聚焦实际贡献的趋势。
 
百利来扎根香港43年,拥有专业的移民团队,团队成员都有10年以上的移民工作经验,服务客户过万,为您提供全面的移民配套服务。如您想留学或者移民,有任何相关需求可添加客服微信:13632211009

上一篇:英国商标申请指南

下一篇:没有了

精彩图文专题

最新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