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次 更新时间:2020-12-14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认为:假若环球经济明年继续改善,香港经济有望在2021年恢复正增长,但复苏的速度和力度,受多个外在及内在因素影响。
(图源:网络)
香港经济近况
踏入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严重冲击环球及本地经济活动,令本来已陷入衰退的香港经济雪上加霜,今年上半年按年大幅收缩9%。不过,经济在第三季稍见改善,按年收缩幅度缩窄至3.5%,按季更录得2.8%的反弹,终止连续五个季度收缩的情况。
外围贸易环境好转是香港经济在第三季改善的原因之一。受惠于内地经济增长加快,以及多个主要市场的进口需求恢复,本港第三季整体货物出口温和回升3.9%;但由于环球经济复苏过程反复,10月份出口货量再度录得轻微跌幅。服务贸易方面,受惠于跨境金融及集资活动畅旺,金融服务输出进一步增长,但访港旅游业仍然停顿,令整体服务输出在第三季继续急挫34.6%。
内部需求在第三季稍有改善,但仍然疲弱。本地消费情绪在第三波疫情于季度后期受控后有所好转,私人消费开支的跌幅由上季的14.2%收窄至第三季的8.2%。然而,食肆总收益季内录得34.8%的纪录实质跌幅,反映7月和8月疫情严重打击饮食业。季内整体投资开支继续明显下跌11.1%。
本地经济活动在10月进一步恢复,10月零售业销货量的按年跌幅收窄至9.3%。留港度假活动(staycation)亦为酒店业的艰难环境提供缓冲,10月酒店房间平均入住率进一步升至55%,但仍较一年前低约13个百分点。
第三波疫情减退亦令劳工市场的压力在9月和10月转趋稳定。最新(8月至10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维持在6.4%。不少与旅游相关的行业仍面对调整的压力。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业合计的失业率高企于11.2%,但已较早前11.7%的高位略为回落。
消费物价通胀近月明显缓和,基本通胀率在今年7月至10月为0.3%,今年首十个月平均为1.5%。
(图源:网络)
本地第四波疫情自11月下旬迅速蔓延,令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须再度收紧,对经济构成一定压力,尤其12月属零售及其他服务行业的传统旺季。考虑到首三季的实际表现和政府大规模纾缓措施的缓冲效应,我们预测今年全年经济会收缩6.1%。通胀方面,环球和本地经济状况仍然疲弱,整体通胀压力在短期内应会维持轻微。我们预测今年全年基本消费物价通胀率为1.3%。
金融市场情况
在疫情影响下,不少地区的经济放缓,环球的金融市场曾出现大幅波动。尽管如此,本港金融系统稳健,风险管理严谨。联系汇率制度及各个金融市场环节运作良好。港元汇价稳定并偏向强方兑换保证水平。
自4月以来有接近5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港元体系,首十个月的首次公开招股(即IPO)集资额达2490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66%,反映投资者对香港金融市场持续的信心。
本地银行体系亦展示高度抗御能力,银行的平均流动性覆盖率及资本充足率均远高于国际监管水平。银行存款规模方面,首十个月存款总额增长达7.7%。总括而言,政府有信心和能力维护香港的货币、金融及银行体系稳定。
2021年经济展望
展望明年,市场普遍预期有效疫苗将面世应用,因此环球经济会在明年下半年起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0月中预测明年环球经济会反弹5.2%,但实际情况仍将取决于各地疫情发展,因此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各地的复苏步伐亦会各异。
本地方面,假若环球经济明年继续改善,香港经济有望在2021年恢复正增长,但复苏的速度和力度受多个外在及内在因素影响。
外在因素方面,内地经济料会强劲增长,为香港的出口提供支持。然而,疫情仍在全球多个地方蔓延,来年全球疫情能否缓和及受控,视乎疫苗推出的时间及被广泛应用的速度,这亦将影响本港旅游业和商务往返的复原步伐。
另外,中美之间仍存在不少分歧,两国往后的关系仍会起伏,影响市场对环球经济的信心。此外,地缘政治局势发展等亦须密切观察。
内在因素方面,只要疫情受控及社会环境维持安全稳定,本地经济活动应该可在明年进一步恢复动力。而为应对疫情,政府自年初已推出历来最大规模的纾缓措施,涉及总金额超过3000亿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11%,这些措施发挥了支持香港经济和减轻市民经济压力的一定作用。政府会继续努力管控好疫情,营造有利经济恢复的环境。
(图源:网络)
楼市方面,住宅市场气氛在7月和8月初曾受到本地第三波疫情打击而略为回软。不过,随着疫情缓和,楼市自9月起已见回稳。7月至11月住宅成交平均每月约5200宗,上半年则为平均每月约4500宗。楼价方面,住宅售价在6月至10月期间下跌约1%;今年10月的住宅售价与去年年底比较无甚变动,较去年5月的近期高位低约4%。
尽管住宅楼市在近年有所调整,但实存的住屋需求和低息环境令楼价仍然高企。现时住宅楼价与2010年引入需求管理措施前水平相比,累计升幅仍然超过一倍。即使本港经济持续五个季度呈负增长,期内住宅楼价累计仅回落不足3%,反映住宅市场仍然坚挺,住屋价格仍远高于一般市民可负担水平。这些数据及走势均显示,现阶段不具备放宽住宅物业市场需求管理措施的空间。